下载
SaaS第二次泡沫:企业级互联网的四个大坑
2015-11-09 19:34:09

开门见山,我认为中国SaaS产业(企业在线软件)的第二次泡沫来了。


这篇文章可能会得罪不少人,不符合所谓的正能量----其实在中国任何产业说真话都是很危险的,但总有人得说。业界需要正能量,有时候也需要一点负(da)能(shi)量(hua),良药苦口利于病。


中国SaaS的第一次泡沫,业内公认是2007-2009那三年。彼时,国外的Salesforce以“NOT software”的姿态迅速崛起,“软件即服务”概念备受追捧。2007年阿里巴巴集团进入软件领域,阿里软件主打的便是SaaS,号称要颠覆传统企业软件。老牌企业软件的“南金蝶、北用友”不甘示弱,也先后推出友商网、伟库网。一大批中小SaaS厂商也先后成立,一时间热闹非凡。


然而,2009年阿里软件关掉并入B2B业务,友商网、伟库网也没折腾出什么新东西,大批小SaaS厂商关门,第一次SaaS泡沫破裂。反倒是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(譬如金蝶内部孵化的随手记)、云计算(譬如阿里云)大火特火。


随着消费级互联网进入黄金时代,人们又把眼睛投向了企业级互联网。从2013年开始,大量风险投资涌入SaaS,市场行情如日中天。许多人声称“千万亿企业级市场黄金时代已经来临”,不少创业公司摩拳擦掌,准备投身SaaS大捞一笔,产业进入了第二次高峰。


现实是否真如人们想象般唾手可得?套用一句网络语:现实很丰满,理想很骨感。大家都玩命用免费模式,类似“一亩田”、O2O那样的刷单已经是公开的秘密。偌大一个产业,现在也没有一家实现规模性盈利,而是普遍烧钱做营销。


不客气的说,产业正在出现第二次泡沫。我个人斗胆预测:第二次SaaS泡沫将在2016年破裂,大批不赚钱的公司将倒闭!那么问题来了?当下SaaS市场存在哪些大坑?删繁就简,有以下四个。

【大坑一:SaaS是烧钱游戏,刷单资金跟不上咋办?】

在行业里,“SaaS就是烧钱的游戏”的言论甚嚣尘上。其中有不少人将其奉为信条,深信不疑。相比于O2O、电商等交易模式看重烧钱,SaaS本质还是管理工具。怎么就成了 “烧钱的游戏”?SaaS 玩的其实还是产品、还是技术,而不是包装、不是刷单。


投资者不是疯子,更不是傻子,没有谁会永无止境地为你投钱。风投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获利退出。有的SaaS公司宣传做得太狠,实力其实还跟不上,钱烧完以后要怎么走?


VC圈子有一句行话:“天使看人,A轮看产品,B轮看数据,C轮看收入,上市看利润。”到了一定阶段再不上市投资人会很难受,没有接盘侠不求回报地继续烧钱就无法退出,别太天真。而现在的国内市场资本情况,你懂的。


另外在连续融资过程中,创始团队的稀释是个大问题。像某一线电商公司,因为扩张市场疯狂融资烧钱,结果股份被吞噬大半,两大创始人先后被扫地出门,令人唏嘘不已。


SaaS不是烧钱的游戏,钱不是要得越多越好,花钱买用户也非必经之道。在这方面,我更看好低调潜行的公司,比如在圈子是异类的“工作家”iWorker——把业务重心放在琢磨产品而不是比拼花钱上,反而收到奇效!目前已经做到营收平衡。像这样的公司,从场面上看虽不及其他人砸钱来得热烈,但是真的等到泡沫来临的时侯,能活下来的很可能这种既专业、又有实力的公司。但是必须给他们提个醒:太低调也不行!必要的宣传还是得做,否则你们的声音就被湮没了。


【大坑二:传统巨头的路径依赖,别瞧不起创业公司】

今年以来,“互联网巨头+企业软件”成为业界瞩目的现象:譬如京东与金蝶联姻、阿里巴巴与用友达成战略协议,这一度成为行业热门话题之一。与其说用友、金蝶抱互联网的大腿,不如想一下为什么京东阿里这些宠儿不约而同选择了企业软件厂商?原因很简单,看中了其强大的技术底蕴和庞大的客户群体。


不可否认,凭借多年的软件实施和服务经验的积累,传统软件厂商对企业用户的差异化需求有着精准的把握。一旦转型成功实现新旧技术互通,开发出新的产品绝非新兵可比。另一方面,对于老牌企业软件公司来说,稳定的客户群体会使得在兜售其基于SaaS的应用时更为顺利。


相比之下,初创厂商则不得不花更多精力在寻找客户上面。因此业界有一种说法:SaaS还是巨头的菜,创业公司没戏!其实,我倒觉得这是一种危险的思维定势。因为企业级互联网也是互联网,也遵循互联网的基本规律,那就是产品为王、单点突破、快速迭代等等。传统软件企业,反而有着自身的路径依赖和规模包袱(譬如不得不考虑上市公司的报表)。


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,船大难调头,传统巨头想要转型势必要付出更沉重的代价。而初创企业起步低、灵活性大,能根据市场需求快速调整方向发展,有着传统厂商不可比拟的优势。所以说谁也别看不起SaaS创业公司,只有赢得用户才有可能笑到最后。


【大坑三:大而全还是小而美?做生态最考验节奏】

产品要做“大而全”还是“小而精”?一直以来,这都是SaaS市场中颇有争议性的话题。


“大而全”、什么都要做到完美极致,这对于厂商来说是很要命的,成本高、也费时。说实话,也不符合互联网小步快跑的普遍规律。

但是,一味“小而美”也不行,但如果不及时拓宽方向,就很有可能做得太窄从而被埋没。以某在线CRM为例无论从界面体验,还是功能版块的设置分类,都做到了专而精,对于销售团队来说完全够用。但是如果每一个功能版块都需要单独分出来找对应的软件,那么很可能一个企业需要数家软件并用,这显然不合理。


有折中的办法吗?有。近年来巨头言必生态。所谓生态分为三个层次,纵向是垂直生态链,横向是异业生态圈,终极的是“生态链+生态圈”的复杂生态系统。一个成功的SaaS公司要做的就是向下深耕,把产品做到极致,先打造一个成熟的垂直生态链,再要横向联手其他异类行业,纵横结合生成的生态系统才是SaaS市场的终极方向。


与个人级不同,企业级应用单一功能成功也比较难;做生态,要建立强势企业应用和强大PaaS平台上。这也非常考验企业经营的节奏。


【大坑四:别让“免费”奴役你,羊毛还在羊身上】

对中国人来说,“免费”这俩字总有一种难以拔离的魔力。放着免费的东西不用,显然不是中国人民的风格。软件自然也不例外。不少SaaS厂家就抓住了这个心理,试图以互联网最擅长的模式打开市场。


许多SaaS厂家都声称“业务模式永久免费“,说到底还是“羊毛长在猪身上”的把戏。所有功能都免费,那靠啥吃饭?要知道,企业级用户不如消费级用户那么海量、那么容易做增值服务。难不成让投资人跟着你喝西北风?显然不现实。


譬如,某最近很火的企业级通讯SaaS公司,据说仅有5%的用户在真正群聊工作,剩余95%都是一对一的闲时通话。而且免费虽好 ,数据安全谁来保障?这一直是企业户难以解开的心结。一旦对产品有了依赖性,如果它哪天抽身而出禁止使用,你要怎么办?如果某一天你发现,自己的数据被出卖泄露了怎么办?谁来负责?


厂商要盈利,企业的信息安全要受到保障。我觉得,“软件公有,数据私有”才是SaaS今后要走的方向。产品通过云端实现公有,而企业自身的业务数据则独立包装,既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,又使得安装与升级都能够自动完成,并且以企业资产的形式存在,而不是开支。


【结束语】

现在SaaS就是这样的情况,市场很热,钱很多,但超级应用并未出现,一个个都在亏损。而且稍一留神便可发现,不少初创企业在拿到融资后,便豪气砸下数千百万把市场炒得活色生香。这不是偶然事件,而是常态。


商业上有个著名的cycle曲线现象,即任何产业都不是一下子繁荣的,一条直线直接拉上去。而是一开始新概念普及培育市场,许多人进来做,但赚不到钱出现了泡沫;然后许多公司倒闭了,泡沫挤出来了,成熟应用出现了,大家赚到钱了才会真正繁荣。ERP、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都经历了这个阶段。


总体而言,目前整个SaaS市场的大环境过于浮躁。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,只有潜下心来把产品做扎实,在整个大势中确定好自己的方向,才有可能在虚火燃烧过后依旧活下来。


原文链接:钛媒体http://www.tmtpost.com/1460597.html